冷庫組成結構分為庫房、動力用房及生產技術用房等,庫房是冷庫修建群中的首要修建,包含冷卻間、凍住間、再凍間、冷卻物冷藏間、凍住物冷藏間、兩用冷藏間、冰庫、制冰間、晾肉間、待凍間、穿堂及站臺等。
(1)冷卻間 對商品進行冷卻的房間,庫溫為0~-2℃。水商品冷卻間用于凍前暫存。肉類冷卻間首要為凍前預冷,使胴體在預冷進程中蒸發異味、改進品嘗等;選用二次凍住技術時將食物由初溫降至4℃后再運人凍住間。生果、蔬菜、鮮蛋在進冷藏間前,可通過冷卻間逐步降溫;關于一次進貨量較少的,也可不經冷卻直接進人冷藏間。近些年,北方有些當地建起了一批疾速冷卻間,專門用于對運往南邊的鮮果進行運前冷卻,效果*。
(3)凍住間 用于凍住商品的冷間,凍住進程在此進行。需長期儲存的食物由常溫或冷卻狀況敏捷降至-15~-18℃再運至凍住物冷藏間儲藏。庫溫為-23℃或更低,凍住金槍魚時可選用-55~-60℃的所謂超低溫庫溫,室內選用排管或冷風機降溫。
(3)再凍間 設于分配性冷庫,用于外部調人凍住品品溫超越-8℃時食物的再次凍住。設置狀況與凍住間一樣,僅負荷比前者小。實際上.再凍間是未樹立冷鏈或冷鏈不完善條件下的產物,當凍品溫度升到-8℃時再凍住,明顯無法保證食物質量。在完善的冷鏈中,再凍間或許會消亡。
(4)冷卻物冷藏間(高溫冷藏間) 用于承受和儲存已~冷卻至挨近其所需儲存溫度的商品的冷間,常見庫溫為4~-2℃,相對濕度為80%一95%,首要儲存生果、蔬菜、鮮蛋等鮮活商品。跟著儲存食物品種的不一樣,其溫濕度條件也有改變,如香蕉的儲存溫度為11~16℃。
(5)凍住物冷藏間(低溫冷藏間) 用于儲存凍住品的冷間,庫溫為-15~-23℃,相對濕度為85%~95%,依據儲存時間等確定。國外凍住物冷藏間有的已降至-28~-30℃,國內也有下降庫溫的趨勢,如某材料介紹.肉類儲藏溫度為-18~-25℃,水商品為-20~-30℃,冰激淋制品為-23~-30℃,金槍魚的儲存溫度為-60℃等。在大連、煙臺等地,已建起了大容積的超低溫冷庫。
(6)兩用冷藏間 兼做冷卻物冷藏間和凍住物冷藏間,機動性較強,可通過改變冷間內冷卻面積和對壓縮機進行能量調節來調節庫溫,以滿意不一樣需求。對土建冷庫庫溫的改變易使修建物發生凍融循環。
(7)冰庫 用于儲存冰的冷間,庫溫為-4~-6℃,庫溫的動搖以能避免庫門處冰塊的融化為限。冷卻設備多用頂排管,也可選用冷風機。其方位應接近制冰間、出冰站臺處。多層冷庫制冰間在頂層時,冰庫多設在其基層。冰庫內墻體、柱子應設護壁,以減輕冰塊的碰擊。
(8)制冰間 首要制造桶式冰塊,用鹽水做載冷劑。制冰間設有制冰池、融冰池、倒冰架、注水器、吊車等設備。其方位宜接近設備間。水產冷庫因制冰量大,且需通過碎冰樓往船上加冰,故其常設在頂層。利用疾速制冰設備制冰的,可不設制冰間。
(9)晾肉間 為豬肉一次凍住技術而設,容量為1.5~2間凍住間的容量。與屠宰間相連,坐落屠宰車間和凍住間聯絡便利的當地,圍護結構通常不做隔熱層,高溫區域應留意有恰當的通風或降溫辦法。
(10)待凍間 收拾后的水商品在凍住前暫存,并有必定的預冷功用。
(11)穿堂(川堂) 是專為冷加工間或冷藏間進出貨品而設置的通道,起交流各冷間及站臺的效果,有常溫穿堂或某一特定溫度的穿堂。穿堂的平面安置和寬度由食物的流通量和運送工具決議。
(12)站臺 站臺供進、出庫裝卸之用,可分為鐵路站臺、公路站臺或進貨站臺、貨站臺等,常見為罩棚式。如今逐漸開展的封閉式站臺,不只具有進出庫裝卸的功用,更首要的是還具有理貨的功用、下降冷庫與外界溫度梯度的功用。